卡通动漫第一页|日本精品a在线|季凤文一家三口照片|久久九九国产|waswaswas18yax

會計考試培訓
首頁 首頁 > 資訊中心 > 政府補助拿到手 財稅處理“四步走”
分享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到微信

政府補助拿到手 財稅處理“四步走”

在實務工作中,企業會因各種原因收到政府補助。而收到的政府補助,有些屬于免稅收入,有些屬于不征稅收入,有些則需要依法納稅。對此,一些企業財務人員感到很困惑,不知如何處理。筆者認為,根據現行法規,只需要扎實做好四個步驟,政府補助的財稅處理并不難。

第一步:補助認定

企業收到一筆來自政府的撥款,首先要做的,是判斷其是否屬于政府補助。

根據《企業會計準則第16號——政府補助》(以下簡稱“政府補助準則”)規定,政府補助,指企業從政府無償取得貨幣性資產或非貨幣性資產,主要形式包括政府對企業的無償撥款、稅收返還、財政貼息,以及無償給予非貨幣性資產等。也就是說,該補助必須是來源于政府的經濟資源,并具有無償性。

通常來說,政府補助直接由政府劃撥。實務中,一些間接劃撥的形式,也屬于“來源于政府”的情形。例如,M集團公司的子公司均可以享受某一類型的政府補助,因此由M公司統一向政府申請。政府將補助款直接撥付給M公司后,再由其分別轉撥給下屬若干子公司。在這種情況下,政府補助的接受者是子公司,M公司只是發揮了代收轉付的作用。因此,在子公司個別財務報表中,可以將母公司統一撥付但實質上是來源于政府的補助款,作為政府補助核算。

無償性要求企業取得來源于政府的經濟資源,不需要向政府交付商品或服務等對價。這與政府以投資者身份向企業投入資本、政府購買服務等政府與企業之間的互惠性交易有所區別。比如,為推動科技創新,某地政府于2017年8月向N公司撥付了3000萬元,要求企業將這筆資金用于技術改造項目研究,研究成果歸N公司所有。那么,N公司收到的這項財政撥款具有無償性特征,應當按照政府補助準則的規定進行會計處理。

如果不屬于政府補助,比如取得政府補助屬于商品對價的組成部分,應按《企業會計準則第14號——收入》等相關會計準則進行會計處理。如果屬于政府補助,可進入第二步操作。

第二步:類型判斷

根據政府補助準則規定,政府補助,應分為與資產相關的政府補助和與收益相關的政府補助。

與資產相關的政府補助,指企業取得的、用于購建或以其他方式形成長期資產的政府補助。與收益相關的政府補助,指除與資產相關的政府補助之外的政府補助。企業可結合撥付文件的具體要求進行判斷。比如,按照政府補助準則第四條等相關規定,通常情況下,與資產相關的政府補助,相關撥付文件會要求企業將補助資金用于取得固定資產或無形資產等資產。

舉例來說,D公司租賃某物業,租賃期為5年,每3個月支付一次租金。為支持D公司經營發展,當地政府為其提供租金扶持補助。企業在每次支付租金后,向政府提交租金支付憑證等申請文件,政府審核通過后發放相應的租金補助。D公司收到的政府補助,是政府對企業所付物業租金的補助,彌補的是企業相關期間的租賃成本費用,屬于與收益相關的政府補助。

第三步:會計核算

明確政府補助屬于與資產相關的政府補助,還是屬于與收益相關的政府補助后,就需要注意對應的會計處理。如果是與資產相關的政府補助,應區分總額法與凈額法進行會計處理。

總額法下,企業在取得與資產相關的政府補助時,應當按照補助資金的金額,借記“銀行存款”等科目,貸記“遞延收益”科目。然后在相關資產使用壽命內,按合理、系統的方法,分期計入其他收益或營業外收入。

凈額法下,企業在取得政府補助時,應當按照補助資金的金額,沖減相關資產的賬面價值。如果企業先取得與資產相關的政府補助,再確認所購建的長期資產,凈額法下,應當將取得的政府補助先確認為遞延收益,在相關資產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或預定用途時,將遞延收益沖減資產賬面價值。

如果是與收益相關的政府補助,要區分補助的具體用途,分類進行會計處理。企業收到的政府補助如果是用于補償企業已發生的相關成本費用或損失的,在總額法下,直接計入其他收益或營業外收入;在凈額法下,直接沖減相關成本費用或營業外支出。如果是用于補償企業以后期間的相關成本費用或損失的,先確認為遞延收益。確認相關成本費用或損失的期間,在總額法下,計入其他收益或營業外收入;在凈額法下,沖減相關成本費用或營業外支出。

第四步:稅務處理

基于前三步處理,企業需要重點考慮具體的稅務處理了。

在增值稅方面,須區分具體情況,相應進行處理。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取消增值稅扣稅憑證認證確認期限等增值稅征管問題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9年第45號)規定,納稅人取得的財政補貼收入,與其銷售貨物、勞務、服務、無形資產、不動產的收入或者數量直接掛鉤的,應按規定計算繳納增值稅。對于按照政府補助準則進行會計核算的政府補貼收入,不屬于增值稅應稅收入,無須計算繳納增值稅。

在企業所得稅方面,企業首先需要判斷,這筆政府補助是否屬于不征稅收入。根據《財政部 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專項用途財政性資金企業所得稅處理問題的通知》(財稅〔2011〕70號)規定,企業取得的政府補助,如果是從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財政等部門取得的財政性資金,企業能夠提供規定資金專項用途的資金撥付文件,財政部門或其他撥付資金的政府部門對該資金有專門的資金管理辦法或具體管理要求,且企業對該資金以及以該資金發生的支出單獨進行核算,則可以作為不征稅收入進行處理。如果不滿足這些條件,則屬于應稅收入。基于此,企業可以結合會計核算的內容,相應進行納稅調整。

對于與資產相關的政府補助,如果屬于應稅收入,在實際收到補助當年,總額法下會計上分期確認收益,稅務處理上需要一次確認收益,進而需要進行納稅調增;凈額法下由于會計上需要沖減賬面價值,會造成賬面價值與計稅基礎產生差異,需要進行納稅調增。如果屬于不征稅收入,在計算企業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時,從收入總額中減除,然后針對稅會差異進行納稅調整。具體來說,如果是總額法核算,計入損益的金額需要作納稅調減,并對折舊等進行納稅調增;如果采用的是凈額法,則先將其并入收入總額作納稅調增,同時按照不征稅收入作納稅調減。

對于與收益相關的政府補助,在實際收到補助當年,如果是應稅收入,且用于補償已發生的相關成本費用,不論采用總額法還是凈額法核算,由于會計上計入利潤總額的時間與企業所得稅上計入應納稅所得額的時間一致,金額相同,通常不存在稅會差異,無須納稅調整。如果用于補償以后期間的成本費用,且屬于應稅收入,需要進行納稅調增;屬于不征稅收入,則需要對一次或分次計入收益的金額進行納稅調減,并對與之對應的費用進行納稅調增。

值得注意的是,不征稅收入用于支出形成的費用,不得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作為不征稅收入處理的財政性資金,在5年(60個月)內未發生支出且未繳回財政部門或其他撥付資金的政府部門的部分,應計入第6年的應稅收入總額中。計入應稅收入總額的財政性資金發生的支出,允許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

此外,在進行納稅申報時,政府補助需要分類填報。屬于不征稅收入的政府補助,應填入《專項用途財政性資金納稅調整明細表》(A105040),其他不征稅收入則直接填寫在《納稅調整項目明細表》(A105000)一級附表中。應稅的政府補助收入,填入《未按權責發生制確認收入納稅調整明細表》(A105020)。涉及與資產相關的政府補助,還要填寫《資產折舊、攤銷及納稅調整明細表》(A105080)。

近期直播

主講:

2025年注會財管考前沖刺第四講

2025年注會財管考前沖刺第四講  07-07  19:00-21:00

3人已預約

立即預約

主講:

2025年注會審計考前密訓第一講

2025年注會審計考前密訓第一講  07-08  19:00-21:00

0人已預約

立即預約

主講:

2025年注會會計考前密訓第二講

2025年注會會計考前密訓第二講  07-09  19:00-21:00

1人已預約

立即預約
  • 聯系客服

    客服熱線  客服熱線

    15028128912

    工作時間  工作時間

  •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

該章節不能體驗試聽

趕緊報名加入,一起學習吧!

請聯系老師
請聯系老師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

會計考試培訓

15028128912

電話客服

電話客服

會計考試培訓

15028128912

二維碼